星期四, 12月 07, 2006

兩種「推估」的殊死戰

延續上述對於「個案」的探討---這裡還要繼續介紹一個新的統計觀念:「推估」。(Estimation)

一般上,「推估」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根據「特殊個案」的狀況所做出的診斷性/臨床性/專家推估(Clinical Estimation),一種則為針對「普通個案/母群體」所做出的統計性推估。(Statistical Estimation)。

這樣舉例來說吧。讓我們想像兩個狀況,(A)與(B)。

(A) 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臨床/諮商心理師對某一個「個案A」作心理衡鑑。然後心理師藉由訪談、心理測驗......等等的工具瞭解「個案A」的家族史,教育背景.....等等,然後做「推估」。最後,他認為這個「個案A」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likelihood)為百分之58。上述就是所謂:某個專業人員針對「單一個案」(個案A) 的「診斷性/臨床性/專家」推估。這樣的狀況常常在一般的心理醫療機構見得到。

(B) 另一個狀況是:有一個心理學家設計了一套心理衡鑑軟體。這套軟體首先蒐集了數以萬筆的憂鬱症病患的原始背景資料(database),並且轉化成某一個「推估」的公式,可以準確地用數學式推估任何一個人(當然,包括了個案A)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所以,只要我們在電腦裡輸入任何一個「個案」的訪談資料、心理測驗成績與教育背景...等等的變數(variables),這套軟體就會自動告訴你這個「個案」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有多少。

所以,經由電腦的軟體估算,假設我們得出:「個案A」罹患憂鬱症的可能姓是百分之64。上述的狀況,就是所謂的:「統計性推估」。統計推估強調不涉入任何人為的主觀判斷因素,純粹讓證據/數字說話(Let numbers speak out)。

當然。既然要作「推估」,就是要盡量達到「準確」的目的。(否則為什麼我們要「推估」呢?) 很可惜地,心理學界在這兩種推估上有非常嚴重且激烈的學術論戰與分歧。大家爭論的是:上述哪一種推估,(A)或者(B),較為穩定與可靠,具備較高的「可信度」(推估結果的一致性與穩定性)。更進一步來說,這根本就是「質化」與「量化」研究的外顯的學術殊死戰!

想在這裡請教各位。基本上妳相信「專家」的所做的「專家推估」(A狀況)比較準確 ,還是電腦依據大量數據資料庫與數學式,在不受任何人為干擾的狀況(B狀況)下,所得出的推估預測較為準確? 又為了什麼?

大家不妨「推估」看看。預知詳情與解答,下回課堂分曉。: )

Jimmy

28 則留言:

unayun 提到...

專家推估係依據自身的經驗法則,電腦分析係依據大量資料,其實二者都是研究方法的一種,重點是對輸出後(不管是專家的經驗法則或電腦的資料處理)的資訊判讀,研究者是否遵循研究方法的嚴謹性,出來的資訊才是可用的資訊。
研究者不管用何種方法,質的或量的,都是依所用的方法而得到結論,當然會有差異,更何況人們永遠無法得知真相,誰對誰錯,天也不知道,人們只能更接近真相,至於哪種方法可以更接近真相,這問題本身就是個謎,一個人類永遠無法得知答案的謎。

Jimmy Ou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peterlien 提到...

我個人比較相信專家(A),因為第2個比較像標準化,他就有信度和效度的問題,如果信效度經過測試後有達到一定的考驗後,我會相信(B),所以這個相信誰的問題要看他的條件而定,而且也不應該要選邊站的問題,其實質性研究他比較無法讓人信服的是他缺少數據的證據,而量化雖然有數據的證據,但是他又無法述說一些細膩的問題或是答案,
所以我的結論是兩者要相輔相成的融合在一起,如果要選邊站,我選A.

瑞吟 提到...

我覺的準確度是結合兩者所得的結果,我們可先依專業推估來做判斷結果,而後再用電腦軟體來推估,看結果的數據是否與專業推估的結果是否雷同,因為如果從單一方面來看的話,怎知誰對誰錯呢?醫生在厲害也有判斷錯誤的可能性啊!!

Unknown 提到...

我會選(A),因為憂鬱症是人的病,他會因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而且,即使兩個狀況完全一樣的病人,也有可能結果完全不一樣。(可能一個好了,一個卻突然走了。)但是在電腦推估上,它就是一個小數點後的一個小小位數,但是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醫師來說,這種差異卻是很大,甚至可以預期得到,以致於醫師可以在第一時間便對那個可能有先走念頭的病人作更進一步的投藥控制,而挽回一條人命。
所以,依此來說,我認為,用電腦去推估一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如:電力是否夠用,火車是否誤點,可能會準確一點,若想推估有關於人的生命或價值,以現在的電腦來說,還是太早了些吧?

薀淇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薀淇 提到...

會比較相信專家!!第二個比較像標準化而準確度也比較好~會先請專家去推估看看~在來和電腦去作分析聯結!!在看是專家評估是否與電腦分析的一樣!而且覺得更何況這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我ㄇ也不知道!更何況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醫師來說,在厲害他們也是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阿!!所以囉!!

vivi 提到...

個人認為〈B〉有參考性,但測驗可能以一概全因為造成憂鬱症緣因很多。
而〈A〉參考層面會從家族史背景、專家各方面,具有良好的建議。
如果先參考〈B〉再做〈A〉的評估兩者相輔相成可能會更好。

郭淑惠 提到...

遺傳性的疾病會遺傳,那潛藏在遺傳因子裡的壞胚子會遺傳嗎?像作惡多端的陳進興的後代
普通個案:陳進興的後代大概好不到哪裡去。
特殊個案:但目前陳進興的下一代情況良好。
專家針對個案推估資料雖然較為真確完整,但不能依個案的情況來類推其他個案套用,反之,套用式的推估也不能研究出個案資料的真確性;如果專家推估陳進興的作惡多端是因為受到家庭背景.交友不慎或學習環境影響而導致他的反社會性行為,但是如果把這些因素套用在研究受這些因素所影響的人身上,他們是否也都跟陳進興一樣出現反社會性的偏差行為嗎?雖然我較贊成專家的推估,不贊成套用式
推估,但是專家的推估無法類推是最費時費事,做這種研究大概會死很多細胞滿頭白髮。

文碧 提到...

我比較相信專家所說的話,專家受過專業總總的訓練,我相信以他的專業和經驗可以針對個案的個別問題作深度的訪談及判斷。在各個個案的問題縱使相似點再多電腦也只能歸納出大致的方向、不夠精細、其誤差率很高;真正的個案應是找出與他人之不同問題點加以研究、探討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阿飛 提到...

我想我應該會先參考專家的意見,因為畢竟專家是學專門課程出身的人,而且也應該做過了很多的研究,我會先請他去評估,之後再去和電腦做結合,整理出一個結論,我想不管是電腦或者是專家都會有出錯的時候,而且又不保證誰的推論就一定是百分百的準確啊,不是嗎?

sophia 提到...

我可能會較相信專家所說的,原因在於他有這方面的知識與研究,至於電腦它是專家們所給予它知識的,所以~~~~
但換言之~~電腦是由很多專家所給予它知識的,所以它的可信度應該更高才對,至於專家他只專攻某項,所以他知識範圍就沒電腦來的廣,很矛盾吧!
其實唷!要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最好是自己去研究跟發現,因為能找到答案的都是專家。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啦 !!!!

茶茶☆═─ 提到...

電腦的資料比較多~數據也較正確
可是電腦的資料是死的~
專家的話~雖然準確度有可能會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但是比較能活用
所以遇到臨床的時後我會比較相信專家~因為在發生特殊狀況時專家的反應會較好~電腦數據雖然很正確~但是病情並不會都一樣~這個時後專家的評估經驗~就能佔較大的優勢

依雯 提到...

我會比較相信專家的推估,雖然電腦的推估程式集合了許多罹患憂鬱症的因素,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但是每一個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個體,其成長的背景、環境都不一樣,總是有一些可能形成憂鬱症的特殊因素是電腦裡面所沒有的,而專家在為個案推估時會從各個層面去做分析、推論,直接與個案會談,所以就這個例子來說,我會覺得專家歸推估的可信度比較高!

Sammy 提到...

個人的想法選擇專家........

nancy 提到...

若是我則會選擇專家,因專家需要對該工作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並能舉出工作相關的重要事件或是精於某種學識或技術的人,所以個人則認為是專家。

muchi 提到...

專家雖能從各個層面深度去分析、推估,理出結論,但是須藉由互動的取向才能產生結果,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受詢問者的引導而影響導致誤差。由心理衡鑑軟體所顯示出的數據,也不一定能代表常模。兩者都有其缺失,所以我應該是比較相信專業,但最好能夠兩者結合相輔相成是最好的。

Fanny0923 提到...

我覺得A和B兩種個案接都可以互相參考使用之,因個案A「診斷性/臨床性/專家」推估方式深入了解個案A原始背景資料,然後再配專業軟體首先蒐集了數以萬筆的憂鬱症病患的原始背景資料,並且轉化成某一個「推估」的公式,可以準確地用數學式推估任何一個人,兩種個案方式的搭配下,一定能更推估預測的更準確。
因為多幾種使用的參考方法是較多元化、公平和集思廣益的,像古人所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意思。

施施 提到...

我很認同瑞吟同學ㄉ看法,
我覺ㄉ應該兩者結合所得的結果,
才能看看這個(推估)是否準確性,
專家有專家的個人主觀看法,
電腦有電腦的枯燥呆板,
所以從這些是無法看出是誰準確性較高ㄉ.

three cats 提到...

基本上「專家」的所做的「專家推估」,和電腦依據大量數據資料庫與數學式,所得出的推估預測準確度,都據有穩定與可靠性。以專家來說,專家能掌握問題的關鍵與切入點,或提供必要的資訊,也許可以幫助個案或家人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摸索,但基本上專家的建議指供參考,個案或家人本身必須獨立思考與見解,並且避免過度相信權威。至於電腦所得出的推估,只是依據相關資料上的數據來預測個案的情況,卻無法做個案的因果關係解釋以及事後歸因。
這樣的解釋是否是合理請老師多指教。

真誠的如意 提到...

我較相信專家(A)因為專家的經驗是累積而來的而電腦(B)是人發明的所以人腦還是比電腦來的有用至少思維上就較細膩!!!但是研究本身並沒有一定的規則與絕對的答案只有最接近真實的才是贏家!!!
老師我的部落格開不起來現在更改為
http://helen9208544.blogspot.com
顯示名稱:真誠的如意
使用者名稱:helen9208544
我是嘉藥科技進修部幼92辛44號郭如意

叮叮的家 提到...

這是人的世界我比較相信專家所說的~因為它是一個具有充足的經驗之人~至於電腦他並非活的~是人給予他生命的~倘若真的相信電腦~那就大錯特錯囉~凡事都是需要應證的~不能只靠單一方面的說詞而去下定論~

欣凌 提到...

A他是用訪談心理測驗......等等的工具瞭解做推估,而(B)他用設計來推估其實兩個不能說誰推估的對誰推估的錯兩種都行

☆chi☆ 提到...

我比較相信專家所說的畢竟是一個具有經驗之人所說的話,但是電腦的話就不一定真實了,畢竟電腦上的資料可作假

施怡 提到...

我會比較相信專家所說的,因為專家在這方面的經驗較豐富...

馨黛 提到...

我覺專家跟電腦推估其實各有利弊,雖然專家經驗豐富,不過他如果沒有持續吸收新知識那他的醫術就一直只停留在一個地方,反之雖然電腦科技日新月異,不過如果不小心當機,或失靈了呢?還不是不準確,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兩個相互比對結論才會比較正確吧!

黃昭紋 提到...

電腦可以給我們多ㄧ點資料參考和分析

但是專家在我們有問題時給予我們解答

其實各有好壞

Huang 提到...

下堂課是幾時?
基本上在學校輔導個案5年來,
我是"質化"的崇拜者,
人的很多特質可以藉由晤談發現,
但不能藉由勾選發現,
因為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