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26, 2006

化妝品的故事---推估統計與虛無假設

時近期末,我知道大家非常忙碌,所以有一段時間沒有post部落格讓大家回應了。不過,這樣的用意,是讓大家能夠「趁機」補齊之前遺漏的回應與作業。請大家千萬不要忘記囉!

上一次的課堂裡提到:研究者在「實驗法」裡所運用的「推論統計」,主要是「比較」實驗組在經過某項「實驗處理」之後(treatment) ---是不是有所「差別」(difference)。換句話說,我們想知道研究者對實驗組實施了某項「實驗處理」後,原組在「後測」與「前測」之間到底有何具體成效與進步;而就算「差別/進步」產生了,到底夠不夠顯著。

例如說,某位心理學研究者採用了一種新的CBT諮商治療法 (這就是所謂的「實驗處理」)來治療案主。而他想知道:到底這個新的方式與傳統的諮商方式「比較」,能不能對案主產生「更佳」的療效 (這就是所謂的:「差別/進步」)。

在統計學上,為了要檢驗這個「差別/進步」(difference):我們都會先設一個「虛無假設」。

這個意思就是說,統計學家先假設:經過「實驗處理」之後----實驗組的前測(X1) 與後測(X2)成績完全沒有差別。再用這個「沒有差別」(虛無)的假設 (X2- X1 = 0),來跟實際的「前測後測」的差異作比較 (X2 -X1 = P) 。如果經過計算,我們發現前後測的差異 (P - 0) 達到了「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不僅僅是有「些微差別」而已,那麼我們就推論:我們的「實驗」有效 (effective)。反之,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顯著差異,那麼這個實驗就被認定為無效。

上述的基本概念,是所有推論統計的核心。

換句話說。在任何推論統計當中,
我們總是去「比較」實驗後與實驗前的「差別」是不是超越了某個誤差值的門檻(這就是所謂的信心水準),而達到了所謂「統計顯著水準」(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讓我再舉個例子好了。

假設妳用了一種化妝品,而妳想要知道這個化妝品到底「有沒有效」。推論統計上的作法是:第一,妳一定要「比較」妳自己「使用前」與「使用後」化妝品的差別是否夠「顯著」。假設妳用了這個化妝品「之前」(前測)與「之後」(後測)產生了「天壤之別」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統計顯著水準」。用了這個化妝品之前「不堪入目」(哈哈);用了之後,竟然「美若天仙」)----妳才能確定這個化妝品是「有效」的。然而,如果只有產生「一點點一滴滴」的差別----我們就不能判定這個化妝品是有效的。

第二。妳還要「確定」妳是不是真的用了這個化妝品才美若天仙----還是妳天生麗質,「本來」就美若天仙,跟是不是使用化妝品全然無關。

這是非常複雜的概念,我們下一次見面就會詳盡解釋。而這裡想要讓各位同學「天馬行空」地想想看-----在我們實施統計或者實驗程序的時候,「誤差」產生的來源會是什麼,又要如何避免?

星期四, 12月 14, 2006

量化研究(統計的兩種型態)---敘述與推論

上次跟各位同學「預告」過:從這個禮拜開始,我們要進入比較「枯燥」的研究法課程:那就是「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與論文寫作的技術性問題....等等。

很多人把「量化研究」與「統計」混為一談。事實上,「量化」研究是一種相對於「質性」研究的概念。所謂「統計」,是從事量化研究的一種方式;可是,卻不見得是「唯一」的一種方式。舉例來說,最近很流行的「知識探勘」(data mining)就是一個跳脫傳統統計典範的研究的模式。(若是有空,會再與各位介紹這個新興的量化研究方式。)

所有的量化研究都有兩個主要的目的:「預測」(prediction)與「解釋」(generalization)現象。而任何一個好的量化研究,都要能夠符合這兩個評斷標準。或許各位還記得我們在黑板上曾經畫過的圖:一個能「涵蓋與解釋最多現象」的量化研究(越大的圈圈),就是最好的研究。

依據這個想法,我們可以把統計分為兩種:(1) 敘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與(2)推論性統計(referential statistics)。我們常用的統計概念,例如:平均數、中數...等等,都屬於「敘述性」統計這個範疇之內。而各位或許聽過的某些統計專有名詞,例如:T檢定,變異數分析...等等,都是屬於推論性統計。

而(1)與(2)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剛剛我們所提到的「預測」與「解釋」的力量(power)。一般上,(1)的「解釋」與「預測」的力量(power)遠遠沒辦法與(2)相比。所以,當我們在寫作論文或者研究計畫時,都是以(2)的「推論性統計」當作量化研究的基本統計法。在課堂上,我也會慢慢的將這些概念跟各位介紹。

請各位將課本76頁至90頁先行預習。
並且先熟習這些概念:自變項、依變項、量尺、信度與效度等等...。

星期四, 12月 07, 2006

兩種「推估」的殊死戰

延續上述對於「個案」的探討---這裡還要繼續介紹一個新的統計觀念:「推估」。(Estimation)

一般上,「推估」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根據「特殊個案」的狀況所做出的診斷性/臨床性/專家推估(Clinical Estimation),一種則為針對「普通個案/母群體」所做出的統計性推估。(Statistical Estimation)。

這樣舉例來說吧。讓我們想像兩個狀況,(A)與(B)。

(A) 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臨床/諮商心理師對某一個「個案A」作心理衡鑑。然後心理師藉由訪談、心理測驗......等等的工具瞭解「個案A」的家族史,教育背景.....等等,然後做「推估」。最後,他認為這個「個案A」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likelihood)為百分之58。上述就是所謂:某個專業人員針對「單一個案」(個案A) 的「診斷性/臨床性/專家」推估。這樣的狀況常常在一般的心理醫療機構見得到。

(B) 另一個狀況是:有一個心理學家設計了一套心理衡鑑軟體。這套軟體首先蒐集了數以萬筆的憂鬱症病患的原始背景資料(database),並且轉化成某一個「推估」的公式,可以準確地用數學式推估任何一個人(當然,包括了個案A)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所以,只要我們在電腦裡輸入任何一個「個案」的訪談資料、心理測驗成績與教育背景...等等的變數(variables),這套軟體就會自動告訴你這個「個案」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有多少。

所以,經由電腦的軟體估算,假設我們得出:「個案A」罹患憂鬱症的可能姓是百分之64。上述的狀況,就是所謂的:「統計性推估」。統計推估強調不涉入任何人為的主觀判斷因素,純粹讓證據/數字說話(Let numbers speak out)。

當然。既然要作「推估」,就是要盡量達到「準確」的目的。(否則為什麼我們要「推估」呢?) 很可惜地,心理學界在這兩種推估上有非常嚴重且激烈的學術論戰與分歧。大家爭論的是:上述哪一種推估,(A)或者(B),較為穩定與可靠,具備較高的「可信度」(推估結果的一致性與穩定性)。更進一步來說,這根本就是「質化」與「量化」研究的外顯的學術殊死戰!

想在這裡請教各位。基本上妳相信「專家」的所做的「專家推估」(A狀況)比較準確 ,還是電腦依據大量數據資料庫與數學式,在不受任何人為干擾的狀況(B狀況)下,所得出的推估預測較為準確? 又為了什麼?

大家不妨「推估」看看。預知詳情與解答,下回課堂分曉。: )

Jimmy

星期一, 12月 04, 2006

個案研究的兩種範疇


請各位先連結至此PPT大致瞭解「個案研究」的概念為何。

上次跟各位提到了:所有的「個案」都可以歸納成兩個種類。 第一類型為:「普通個案」(general case),第二類型則為:「特殊個案」(specific case)。

顧名思義,「普通個案」就是研究者挑選最具有「代表性」(representatvie)的某個案,並據此個案的研究結果,推估解釋(generalization)其餘相類似個案的過程。

例如:妳或者對「新台灣之子」這個議題有興趣。所以,妳在工作的環境裡找尋這樣的「個案」加以深入研究,並希望妳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擴大解釋到所有「新台灣之子」的現象。 也就是說妳所選擇的「個案」是母群的「代表」,只要瞭解這個「普通」個案的狀況,那麼妳就能夠大致上了解所有類似個案的情況。

相反的,所謂「特殊個案」是研究者特別選擇出某個「與眾不同」的個案,並針對這個議題做更深入、更批判性的探討。其目的,是要深入挖掘某個議題,並且藉由尋找反例來「補充/說明/推翻」某個表面上看似完整的理論與現象。

例如:人人可能都會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可是,妳卻發現妳的班上有一個很特殊的學生,他雖然學了音樂,品德、常規與學業表現卻都不如預期。這時,就是研究者採取「特殊個案研究」的方式來深入探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個陳述的時候。研究者要問的是:是不是這個「理論」(或者某些約定俗成的常識),有任何不夠完整之處?

在這裡請各位思考這個問題。

在妳周遭的環境中,能不能舉例:在「一般個案」與「特殊個案」的範疇中,各有什麼研究議題/主題符合上述的分類?

星期日, 12月 03, 2006

記得(憂傷的「俗民誌」)















拍了這張照片,在陰雨的午後。
面對生命的的驟然消逝....在傷痛中,我竟沒有太多的話可以說。

那麼,走的,好走吧。

縱然沒有人知道,留下來的我們,還能夠留多久...

可是,既然留著了,讓我們繼續。
讓我們每天,都要好好的活著。

因為,只有好好的活著;
那走了的,才會被我們永永遠遠的....

記得。

P.S.
只是隨記所感(是我們研究方法論裡面的....「俗民誌」?)。謝謝關心。

星期一, 11月 27, 2006

GT Theory (紮根理論) 與俗民誌

各位同學,

期中考已經告一個段落。對各位的答題,我非常的滿意。事實上,我也從各位的答題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所謂「教學相長」,我想就是指這樣的情況吧!感謝各位對於期中考的努力,也請各位不需要擔心分數的問題。但是,對於特別用功與答題優秀的同學,我會再酌以加分。

我試著要從上一次的活動裡,讓各位瞭解到:
在GT紮根理論的研究方法裡,有三項最重要的程序,分別是:open coding (開放譯/編碼), axial coding(轉軸譯碼),與 selective coding (選擇性譯碼)。

第一。研究者在眾多待觀察的繁雜事件(events)與行為(behaviors)中,開放地(也就是:不事先經過偏見與篩選)選擇出某些事件,再賦予這些事件某些自訂的名稱/範疇的過程,就稱為「開放性譯碼」。

第二。在我們的活動中,我試著讓各位找出 (discover)這些範疇與名稱的相關連性:(例如,我們用同一種形狀,正方形、三角形等等....來代表同一種類的範疇,加號表示這些範疇彼此相關,再用箭頭來表示這些範疇間的「因果」關係)。這全部的過程,就是所謂「轉軸譯碼」。這就像在函數關係裡,X(因)若是變動,Y(果)就會隨之變動。而X與Y之間相互牽引變動的過程,就是我們在轉軸譯碼裡要找出來的關係。

第三。研究者在經過繁複來回的第一(開放譯碼)與第二(轉軸譯碼)過程後,會慢慢歸納與合併出幾個「軸心」(Core Concepts/Categories)概念,並找出這幾個「軸心概念」間相互的因果或者互動關係。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選擇性編碼」。

而紮根理論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發現「理論」(Theory)。 所謂「理論」,就是找出形成某個現象的「因果」關係,並以此因果關係當作解釋/預測某一複雜社會現象的依據。舉例來說:一個 GT理論研究者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理論」:在網路上,越是頻繁使用溝通性(communicative tool)網路工具的人(因),那麼他們得憂鬱症的機率就越低(果)。

辛班的班長Peter曾經問了非常好的問題:「俗民誌」與GT理論,到底有什麼差別?為什麼我要將這兩個議題擺在一起,讓各位一起報告?

記得我說過:所謂「俗民誌」,類似田野調查,就是在「描述」一個「故事」嗎?而各位每天所做的事情(例如:與教學環境互動,與學生相處,與上司家長成天周旋....)----就是一個「俗民誌研究者」每天所做的事情?

好了。有了上述的提示--這個禮拜的問題與作業來了。

請各位用力的給他想想看:GT與俗民誌,到底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呢??

星期日, 11月 12, 2006

研究方法論期中考試題---92丙辛班(最新消息公布)

11/15最新消息公布

詢問過系上之後:

1. 有關紙本作業(就是各位將部落格上您所回答的期中考答案列印出來):請各位同學還是要於禮拜五(11/17)晚上上課時間繳交。

2. 然而,各位禮拜五繳交完紙本作業之後,還是可以繼續在部落格裡繼續更動或添加您期中考回答的內容直至下禮拜一(11/20)為止。我的評分會以各位部落格的內容為主,紙本內容只當作各位出缺席的參考。

3. 答題後,請務必到課程部落格回應(例如:92辛班100號某某某期中考答題部落格),我才能連結到各位的部落格去看您的作答。也請務必在您的部落格答題的文章標題寫上:「研究方法論期中考,92丙/辛班,座號,姓名」)。

4. 請各位同學放心。上了這麼久的研究方法論,各位都知道:這類的問絕對沒有對錯好壞。只要言之成理,就是好的。請大家放鬆心情,開開心心,盡情發揮!回答的方式與長短都不拘。有任何問題,都歡迎E-mail給我。


11/12
*********************************************************************************

研究方法論期中考題


第一題:(60%)

請至這個連結(「11個面對未來的觀念」,文出自遠見雜誌)閱讀文章。
然後請各位同學思考:如何運用(Apply)與落實(Practice)這些觀念在您現今的教學/工作環境上。

(答題的提示:請各位同學先熟讀這篇文章。然後將這11個概念大致歸納為1個或2個重複出現的主題(theme)。然後再思考:如何將這個主題(theme)運用在妳現在的工作中。請切記:答題時,我希望各位同學強調如何「運用」與「落實」這些觀念,例如:這些觀念對自己現今的工作(無論你是不是從事教育工作)有什麼實際的幫助,而不是只歸納文章內容。)


第二題:(40%)

(貓貓老師的難題)

在貓貓老師的幼幼班上,5歲的小Jimmy是一個很「不乖」的孩子。他沒有行為偏差的問題,也大致上循規蹈矩----可是,小Jimmy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小Jimmy的脾氣似乎非常「固執」。他對自己這顆小腦袋瓜「不相信」的事情絕對不願意去作。

最近有一次,小Jimmy得了重感冒。他流著兩管鼻涕,整天咳嗽。可是小Jimmy死拖活拖,就是不想吃藥。因為他「相信」如果他吃了感冒藥,就會變醜又變笨,那麼隔壁班漂亮的豆花妹妹,就再也不會「喜歡」他了。

貓貓老師知道你剛剛在大學裡修了一些研究方法的課。她到了你這裡來,請求你的幫助。各位同學,從我們這個學期上課至今的內容:你能不能提供一些自己的專業建議給貓貓老師呢?

(答題的提示:這個題目全然沒有「對錯」。可是,我希望各位同學盡量統整這個學期上課至今的內容,例如:知識的集體建構過程,知識真偽判別的依準,質化研究的方法....等等,來回答這個題目。您所提供的建議越有根據,越能結合我們上課所提及的的某項主題據以發揮,那麼就會有越好的成績。

**********************************************************************************

謝謝各位!
祝各位考試順利!!!

Your Instructor

Jimmy Ou

星期一, 11月 06, 2006

研究方法論至今---心得與感想

各位同學大家好,

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到了學期中,就是所謂期中「形成性評量」的時候。身為教學/研究助理的我,要接受學生的評量,吸納他們的意見,以便改進教法與教材-----同樣的,我也要評量我的老師,提供建議。

我們的上課,至今已經進入了第六個星期。期中考也將要迫近。我想,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稍稍看看這門研究法的課,有什麼優缺點的時候。

基本上---不知道大家對這堂課有沒有什麼討論建議,可以供我繼續改進?
歡迎大家在我們課程部落格上踴躍建言,我一定盡力配合各位學習的需要。

*********************

我想要跟大家說: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與大家一起共同研究這一門課。從各方面來說,我不敢說自己是個很「優秀」的研究法老師(畢竟,「研究法」不是我的心理學專長)....不過....(嘿嘿,偷笑兩聲...),我該算是個「很用心很努力」的老師吧?

每一次我們的活動安排與上課講解,自己都事先演練與思考過。

求學至今,我本身相當「厭惡」照本宣科,固守成規,也不求甚解的老師/人。現在換自己站在講台上,自己不斷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漸漸「成為」自己厭惡的人。

我衷心的希望各位在這門課學到:犀利批判、縝密思考與事事求證的態度。 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好的研究者終身應該抱持的信念。

縱然,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這個年代,有太多莫衷一是的混亂,與人云亦云的詐偽。可是真理不滅,良心長存。慈悲與關懷永遠會是人類的救贖。縱然,他們或許暫時隱沒不現,甚或者是:人類從來不夠努力,因此「不夠資格」看到他們....

總覺得:對生命充滿求知求真的熱切,面對挫折的調適與智慧,要遠比學到細碎的Content Knowledge(內容知識)來得重要得多。

記得我們談到:在網路時代所有「增值」(valueable)的知識,是要經過不斷「加工」與建構的嗎? 如同Vygotsky說的: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協助」各位「建構」與「加工」知識的人(advanced organizer)。然而,學習這條路,我畢竟只能「協助」各位,卻無法代勞。

畢竟.....「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這一條漫漫長路,是各位的事情啊......

******************* (小記)

我曾經跟一位知心的好朋友聊到:人哪,畢竟是孤獨的。然後,在某一個安靜的禮拜四下午,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 在我們的人生路程裡,許多所遇見的,所經歷的,所在乎的........點滴心頭,往往只有自己最清楚,不足為外人道也,不是嗎?

學習/研究,又何嘗不是如此。
然而比起別的職業,學習/研究這條路,或者更為孤獨。
相信我。我走到了現在,我知道了。

學習/研究往往沒有掌聲,沒有喝彩,甚至沒有人注意。
一條路,只有你獨行。 可是,不斷學習著,不斷進步著,不斷求知著,不斷堅持著......終究,在某個當下,你會嚐到某一種甜美的滋味與氛圍(atmosphere..)

那種感覺,我無以名之。

或者就像是在某個寂靜與美麗的禮拜四晴午。你坐在舒服的駕駛座上,放鬆,與摯友聊著.....忽然看見樹上的落葉,正一片片緩緩飄落在車蓋上.......

這或者就是我所說的「生命/學問的況味」了吧?

謝謝大家。
讓我們繼續走完剩下的一半研究法路程!

Your Instructor

星期二, 10月 31, 2006

GT Theory (紮根理論)的介紹與省思

Hi,各位同學大家好,

開學至今,我們已經大致介紹與探討了「典範」、「知識論」與「質性研究」...這些議題。
從這個禮拜開始,我們會進入更「專業」的領域:
那就是對隸屬於「質性研究」中,各項專門研究法的介紹。

GT理論*************************************************************

在眾多的質性研究法中,GT理論,又稱為「紮根理論」,是個人非常喜歡的一種研究法。
個人也認為(或者是偏見?),GT理論是所有研究法中,唯一一個可以涵蓋「質性研究」的活潑與「量性研究」的嚴謹的研究法。

事實上,我本人正在撰寫的博士論文,也就是以這個研究法為基礎而開展的。

紮根理論的創始人Strauss (1967) 博士曾說:一個具有強大「詮釋」力量的理論(記得我們所畫的圈圈嗎?越好的理論可以涵蓋越多的data),在形成的過程當中就是嚴謹無比的。也就是說,一個理論的「好」或「壞」,端賴於這個理論在「形成」(formation)過程中,是否合乎程序嚴謹,假設周全,與反覆驗證的步驟。在所有的質性研究法中,GT最重視一絲不苟的「技術面」程序 (例如:撰寫研究日誌、多方蒐集不同來源的資料,反覆的推敲閱讀資料...等等)。

而我們行使紮根理論的「根本目的」為何呢?
就是形成「最佳」的理論,以便解釋最大量範圍的data(資料)。

作業:

在我們禮拜五介紹GT理論之前,希望各位先行閱讀下列的文章:


紮根理論的建構

請各位務必先行閱讀。
也歡迎將疑問帶到課堂/部落格上,我們來一起討論。

大家辛苦!

星期二, 10月 24, 2006

我們從「照片」裡能看到什麼?

各位同學大家好,

上個禮拜五的「照片」活動,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
其實,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大家從這個短短的活動中,有沒有嚐到了一些身為「研究者」的況味?

從不斷的使用「演譯」(由已知推測未知)與「歸納」(由未知找到規則)法找出可用的Data(資料), 再從許多繁雜的Data中找到某些可能的「主題」(theme)/「模式」(pattern),再經由找出的「主題」或者「模式」的過程中,形成假設(hypothesis),再由假設形成理論(theory)....

各位經歷的這整個過程,事實上就是「研究」的過程。

無論是質性或者量性的研究,其實都要經歷類似的過程。
而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其間的「差別」,不過就是因為「知識論」的差別所產生的歧異罷了。

作業

1. 在這裡,希望各位在本週上課前,能夠參考一下課本 p. 379的「質性研究的特徵」那一部分。

2. 看完之後,在禮拜五上課之前,希望各位依據我們課堂上所討論過的「知識論」,
對課本「質性研究的特徵」做出回應。(例如:妳贊同或者不贊同質性研究,為什麼?等等。)

謝謝!!!!!

星期三, 10月 18, 2006

1020的上課&知識論(3)

Hi, 各位同學,

至今,同學大致上都已經把部落格架設好了,並且在我們研究法的部落格裡作回應。
我非常喜歡跟大家相處。每一次上課,也都非常的高興。
而我衷心的希望:同學真的能夠從研究方法論的課程當中學到東西。
不只如此,當初我希望各位同學架設部落格,其實就是幫助各位建立往後溝通的平台。
各位不僅僅可以與我互動,更可以多多的跟同學間交流,交換意見。
希望這個部落格成為日後大家繼續交流的工具!

********************************
各位記得嗎?

我們說「知識」是一種「共同建構」的過程(process)與產出(production)。

當我們針對某項議題作討論的時候 (例如:知識論),我們就是在「分享與交流」(Share and Exchange) 我們之間的意見。因之,漸漸形成「共識」(common sense),再成為我們這個研究法課程所呈現出來的「真實」(truth)。這個「真實」---就是我們這個課的同學所共有共建的。

換句話說,我們所討論的,與得出來的結論,這就是92丙辛班的「同學」與「我」,一起所「建構」(construct)出來的,有關「 知識論」的「事實」。

現在,讓我們再想更深一層的問題。

假設:我們嘉藥所建構出來的「知識論事實」,卻與其他上研究方法論的班級與大學(例如說:師大、成大...)不盡相同。假設....有這樣的「爭議」發生,要怎麼辦?

誰對?誰錯?憑什麼說,是誰對,誰錯?

很希望聽聽看各位同學的意見!

P.S.

1. 各位請直接在這個課程部落格回應妳的意見,這樣,可以能讓我常常「看到」妳。

2. 也別忘了,在自己的課程部落格裡面,寫一些上課的想法與心得,或者資料的分享。

感謝大家!

星期二, 10月 10, 2006

1013上課的作業& 知識論(2)

這個禮拜的上課內容(10/13),我們將要探討到「知識論」這個議題。

在西方哲學中,「知識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學術主流。
甚至在心理學中,對於「知識」(心理學中這個旁支演變成「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學心理學」)的研究,也是蔚為大觀。

所謂的「知識論」(epistemology),主要探究下列的議題。

第一。(What)什麼是「知識」?為什麼我們會稱A為「知識」,B是「常識」,或者C是...胡說八道?我們判斷的標準在哪裡?

第二。(How)用什麼「方法」才能夠獲得知識?我們又怎麼知道,我們獲致的知識,是對的?

第三。(Where)「知識」到底「存在」在哪裡?是不是知識能夠「放諸四海而皆準」?舉個例來說,如果妳們家養的小狗狗會說話會思考.......那麼牠的腦袋所得到的「知識」,
會不會跟我們人類的一樣?如果不一樣,牠們的「知識」算不算「知識」?

大家一起動動腦!: )

******************************************************

10/13的作業與交代事項:

1. 這禮拜上課前,請各位先參看課本的P. 42 與 P. 43頁。

2. 希望各位同學先思考上述這三個議題。
我在上課中會與各位討論這三個議題,順便請各位發表一下意見。
您們上課的回應,會斟酌列入成績的計算。

3. 已經到課程部落格回應的所有同學,我都已經酌以加分。謝謝各位的辛苦。還沒有回應/上傳部落格網址的同學,動作請加快。我希望部落格所有的「前置作業」可以在禮拜五之前都結束。

4.(1). 下列的同學:nancy/秀玉, sherry/秀麗, amy, 雅雯之家, 與 jeany---我無法打開妳們的部落格。是不是請妳們再檢查一下妳們的部落格?(記得要選擇「公開」妳們的部落格)

4.(2) 瑞吟的部落格(很漂亮的部落格)開在Yahoo上。我因為沒有Yahoo的帳號,沒有辦法回覆。可不可以試試看在這裡開一個部落格?

4.(3)wei的部落格無法回應。是不是妳把「回應」的項目隱藏起來了?

4.(4) 另外有一位「星Style」同學的部落格相當有個人特色,也很細心的教導大家怎麼設定部落格。有空大家可以去看看,也感謝她的熱心!

祝大家事事順心!

1013上課的內容---典範的總結&知識論(1)

各位同學大家好。
首先,衷心希望各位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

妳們「可憐」的Jimmy老師呢,在這個中秋節一片烤肉也沒吃到.....
倒是作業與功課積了一大堆,正在拼命地趕工中,整天跟我的NB為伍。

ㄟ...大家都辛苦了!

言歸正傳:我們這個禮拜五(10/13)將要開始探討「知識論」。
可是在步入下一個章節前,我想要對典範作一個小小的總結。

**********************************************

上次我們提到,「典範/派典」:是「某個科學社群對於本身的專業所抱持的價值觀、態度與研究方法的準則」。例如各位在「幼教」的專業裡,對於幼兒教育或者幼兒雙語的學習,自然有一套專業的看法。而這一套看法,在「幼教領域」裡幾乎是達成共識的。

而上次我也提到:在我本身所學的心理學研究典範裡,智力的量測已經慢慢揚棄了傳統「紙測驗」的方法,漸漸走向「大腦量測」的技術。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相信:心理/情緒/ = 大腦某個區塊的生理反應。

這個典範對不對?我不與置評。
可是我個人從「諮商」或者「輔導」的人本心理學觀點來看,人類的諸多情緒,是絕對沒辦法被「裂解」為「生物反應」的。所以,也絕對不可能由藥物就可以治療許多的心理疾病。

雖然台灣人愛吃藥。
可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吃了藥」就解決,對嗎?

星期五, 10月 06, 2006

祝大家中秋節愉快!!!

祝大家中秋節愉快!!
Wish you a Happy Moon Festival!!

Jimmy Ou

星期三, 10月 04, 2006

很抱歉有一段時間沒有上來更新部落格

Hi, 各位同學,

因為人在台中開會的關係, 很抱歉我有一段時間沒有上來更新部落格, 也沒有回應各位的格子, 在此致歉. 我在這個週末會開始趕上"進度," 並且開始更新部落格.

請各位拭目以待啦!!!

我很高興各位對如此枯燥的議題有這麼熱烈的討論!!
多多跟大家互動----歡迎各位進入部落格的大家庭!!

Jimmy

星期五, 9月 29, 2006

「優質」部落格分享

Dear 同學們,

看到幾位同學的部落格寫作非常的用心。見解精闢,而且能夠抒發己見。 有些同學,更能夠用部落格當作溝通平台,與家長或者老師聯繫,分享新知。

以下是我見到的「優質」部落格,讓大家當作每個禮拜posting文章的「典範」:

(1) http://kousuw1005.blogspot.com/

(2) http://lien-peter.blogspot.com/

另外,讓我們恭喜Annie新婚愉快。Annie常常到同學與課程的部落格去回應與互動,感謝她!!
http://purpleannie17.blogspot.com/

大家加油!快快建立妳的部落格,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星期四, 9月 28, 2006

大家一起動動腦?!(0929上課的討論主題)

各位辛苦的同學,

1. 如果同學已經寄給我網址的話(特別是到課程部落格去回應的同學)-----我幾乎已經到了每一位同學的部落格去看過了。有些同學的部落格可能沒有「發佈」(妳們設定完自己的部落格,必須還要「儲存」與「發佈」,才能讓大家都看到。),雖然有網址,但是內容空白一片。
請大家自己在http://欄輸入自己的部落格網址試試看,是不是能看得見自己的部落格。

2. 有幾位同學的典範/派典發表的意見很精彩。I enjoy it very much!感謝你們。

3. 希望各位先想一想這個問題,明天我們可以討論。

當我們面對一個研究題目想要得出「答案」----我們到底怎麼「確定」,我們所找到的答案是「真的」?

舉例來說:到底讓幼兒學雙語好不好?
要,或者不要?妳贊不贊成?
妳贊成或者反對的理由在哪裡?妳怎麼知道妳的理由「正確」?

當妳想通了這些,妳對典範的瞭解就已經大致足夠了!

讓我們大家動動腦?!

星期三, 9月 27, 2006

Jimmy的公布事項

1. 陸陸續續收到了幼92丙班同學的部落格網址。(直至今天有20位左右)
希望還沒有send給我部落格網址的同學,能夠加緊腳步囉!(到禮拜四為止。)

2. 幼92辛班的同學可能工作較為辛苦,還沒有太多的部落格網址寄到。(至今只有6位左右)
希望這些辛苦的老師、媽媽、女兒們.....
雖然沒有時間寫回應或者文章,但是,至少要先把部落格的網址先寄給我。
也祝妳們工作順利。

3. 希望各位先溫習一下「何謂派典/典範」這個議題。我在這個禮拜五會跟各位一起討論。

4.小組報告活動即將展開。原則上我們以4~6人為一組,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法議題做報告。
各位可以現在開始「找題目,找對象」了!

5. 請不要擔心。這個科目的確不容易,但是,如果好好的學習,對各位絕對有極大的幫助。大家一起「乾巴茶」吧!It is never easy to fit in a new environment; however, just do it, you can make it!

Jimmy

星期四, 9月 21, 2006

歡迎同學加入研究方法論課程

歡迎您們加入研究方法論的大家庭!!

上完這門課之後,你們會知道身為「研究者」(researchers)的箇中況味。

我自己從事研究工作一段時間以來,有一個小小的感想。

所有的真相(truth),都需要研究者慢慢的去發掘與迫近。
而身為「研究者」的迷人之處,就在於「真相」的獲致與否---絕大部分取決於你所使用的觀點與工具是否有效率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換句話說,是你,「決定了」真相的樣態,
而非真相,「找到」了妳。

而我在這門研究法課程想要「交付」與你們的,
就是研究方法論裡面的諸多觀點(viewpoint)與工具(methodology)。
可是,最終的真相,與真相如何的趨近(approaching)與詮釋:還是在你的手上。

我不禁想到佛教的唯識學中說得好:「一切法,由心想生」。

而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理論(cognitive psychology),最佳的學習獲致,是團體的「認知建構」影響個人認知基模,之後隨之漸漸「質變」與「量變」的過程。

所以,這裡是一個各位可以發表各人意見的空間。
而經由與別的同學的意見交流與經驗交換,你們絕對可以激盪出令人驚嘆的智慧火花!

請記得。研究法是一門訓練批判思考的學科。
請你們永遠抱著懷疑態度,求證的精神---
對於課堂上所講解的,所傳授的,勇於質問,但虛心檢討 ....

歡迎你們!
讓我們高高興興的一起進入研究方法論與心理學的「真相」殿堂!




第一週0922--0929的作業

首先,我要請各位同學進入彰化師大科學教育研究連結參看「什麼是典範」:http://www.sciedu.ncue.edu.tw/~methodsummer/

第二,若是各位同學想參看英文資料,下列是Paradigm(典範)的Wikipedia解釋。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adigm

第三,在下個禮拜四之前,請於http://www.blogger.com開啟一個此課程專用的個人部落格。
然後:
(1)請針對上述閱讀內容與文章,張貼一篇個人的看法。
(2)至少回應/comment一則老師與同學張貼的文章。

每個禮拜,我會不定期地更新課程部落格的內容,加入新的資料,

我也會加入各位的部落格討論,檢視與評量各位討論的成果。

敬祝各位學習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