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18, 2006

1020的上課&知識論(3)

Hi, 各位同學,

至今,同學大致上都已經把部落格架設好了,並且在我們研究法的部落格裡作回應。
我非常喜歡跟大家相處。每一次上課,也都非常的高興。
而我衷心的希望:同學真的能夠從研究方法論的課程當中學到東西。
不只如此,當初我希望各位同學架設部落格,其實就是幫助各位建立往後溝通的平台。
各位不僅僅可以與我互動,更可以多多的跟同學間交流,交換意見。
希望這個部落格成為日後大家繼續交流的工具!

********************************
各位記得嗎?

我們說「知識」是一種「共同建構」的過程(process)與產出(production)。

當我們針對某項議題作討論的時候 (例如:知識論),我們就是在「分享與交流」(Share and Exchange) 我們之間的意見。因之,漸漸形成「共識」(common sense),再成為我們這個研究法課程所呈現出來的「真實」(truth)。這個「真實」---就是我們這個課的同學所共有共建的。

換句話說,我們所討論的,與得出來的結論,這就是92丙辛班的「同學」與「我」,一起所「建構」(construct)出來的,有關「 知識論」的「事實」。

現在,讓我們再想更深一層的問題。

假設:我們嘉藥所建構出來的「知識論事實」,卻與其他上研究方法論的班級與大學(例如說:師大、成大...)不盡相同。假設....有這樣的「爭議」發生,要怎麼辦?

誰對?誰錯?憑什麼說,是誰對,誰錯?

很希望聽聽看各位同學的意見!

P.S.

1. 各位請直接在這個課程部落格回應妳的意見,這樣,可以能讓我常常「看到」妳。

2. 也別忘了,在自己的課程部落格裡面,寫一些上課的想法與心得,或者資料的分享。

感謝大家!

43 則留言:

茶茶☆═─ 提到...

老師:為什麼知識論(2)
過來是變知識論(4)?沒有(3)嗎?
我覺得知識
本來就有他一定的共識了
所以誰對誰錯
只要不要和前人的共識相差太多
應該就都能算是對的

Jimmy Ou 提到...

啊~~~是我的錯。

立刻改進。

Jimmy OU

藍色的維尼 提到...

什麼是〝知識論〞?
知識論與認識論基本上是同一種名詞,
是西方哲學中一個重要的議題。
針對〝人是否可以認識他物〞〝人的認知能力〞等問題做為探討。

yumi_word 提到...

我覺得...並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 
因為~
每一個人生長在不同的生活環境
所以~
造就了每一個人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認知概念

或許有些人同意甲方的理念
那可能是因為甲方的理念符合了人們的需求
於是甲方獲得了人們的共識

或許有些人反對甲方的理念
那可能是因為甲方的理念在人們的想法上是不被接受
於是造成人們對甲方的理念的排斥

我們能說出 甲方對嗎!還是錯呢!
我想~答案因人而議

annie 提到...

知識本來就是透過人們的互動而創造的,如果與別人不盡相同,那麼可以將這些不同的知識,藉由一些過程如討論、溝通、分享等來加以結合,不也可以得到一個新的知識呢!
老師,明天的課是否要預告一下呢?

吳順琴 提到...

我覺得環境也會影響每個人的知識與認知,而每個人的知識論都是彼此溝通相互學習獲得的
不一樣的家庭環境,學習環境也會影響個人的知識論,如老師說的如果有一個問題在不同學校討論出來的答案是必會不同,因為學習的環境會影響每個人的想法哦!

郭淑惠 提到...

當我們建構出來的知識和別人不一樣時,是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我們可以使用各種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來驗證:我們的知識是趨近正確的結果。像是採取老師教過的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的方法來驗證,量化研究是符合分析及邏輯的研究,結果較趨近正確,質化研究是使用詮釋、辯證的方法不斷分析、闡說及再循環的辨證,來獲得最佳的辨證結果。經由這樣的研究結果足以以驗證我們所建構的知識是否趨近80/20理論,趨近正確。但如果驗證結果是偏離真確度,應以同理心為出發點,支持其他研究者的觀察結果及其他的類似研究,做相互的配合,讓研究的知識更趨近真確性。

李芷菱 提到...

知識論乃是探求人類知識現象的邏輯基礎,進而研究真確知識的可能性、本質、及其範疇的一門學問。
人類知識的來源,也就是知識論的問題。知識是經由大腦學習再經綜合而得來的。依據知識論:人類的學習可分為先天的學習(出生前),即本能學習,與後天的學習(出生後),即個別或個人的學習。先天學習所得的知識稱謂先驗(性)知識,後天所學習的,稱謂經驗(知識)。
  先驗知識是人種或人類為存活而與自然環境搏鬥所遺存的累積經驗或知識,其基本內涵包括:對時、空、物體的認知本能及其相關的因果觀與邏輯觀。 例如:事件發生的先後,物體排列的順序等,這些是人類感官所能體驗的、在感官環境(牛頓世界)中存活的經驗。
知識論自古即有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爭。理性主義知識論強調知識性質是領悟宇宙真理的內在觀念,知識來源主要是靠先天理性作用及心靈主動攝取的,知識判斷是主觀的,知識有效性是永恆的、普遍的,真正知識標準是貫通真理。經驗主義知識論強調知識性質是發現事物本質的經驗,知識來源是來自後天經驗及心靈被動接受的,知識判斷是客觀的,知識有效性是永恆而普遍的,真正知識標準是符合真理(葉學志,民73;民74)。古典的知識論,無論是理性主義或經驗主義,對知識之起源與發生,均無法作圓滿的解釋。兩種學派的共同缺點,便是使理性與經驗兩相對立,而不能在一種觀點之下,互相聯合,以致各有所偏重,只能解釋知識的一部分而不能解釋其全部。康德雖曾認識了理性與經驗的交互關係,想在兩者之間求其聯絡,但因其對理性與經驗的概念是完全靜止的,故終於無法使兩者相連續(吳俊升,民68)。杜威則採取生物學的觀點,視理性與經驗為知識發展歷程中互相關聯,彼此依賴之兩種因素,藉以調和雙方之爭論,解決其共同之困難。

施施 提到...

我覺得當然會有它一定ㄉ共識
但只要是我們可以驗證出來
就應該可以算是共識ㄉ一部分
這樣還能讓其他學校作為參考
也可以與其他學校一起共同討論研究
所以沒有所謂的對與錯

瑞吟 提到...

我覺得這沒有誰對誰錯,因為這是不同的個體,若真的需要大家一起達成共識的話,那就是互相討論並溝通,搭建彼此可相通的橋樑。

peterlien 提到...

當我們的知識或是認知與他人不同是常有的事,如果我和他的知識或認知相同時,那也就是我們有相同的典範.
如果不一樣時,如何辨別誰的是正確?依我個人的辦法是:
1.找證據或是數據來證明誰的正確
2.找權威的專家所寫的論文或文章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3.在不行的話,最後就是做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
如果還各以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那就我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我的內心還是認為我的對,只是不想在吵.因為沒答案嗎.

Unknown 提到...

各學校因所處地理環境,及傳統訓練之方式不同,所建構出來的事實觀點也有可能不同,倘若真發生見解不同之處,其實無法證明誰對誰錯,應朝向互相競爭與合作的方式,依自己的觀點與事實客觀的條件,來佐證自己的論點及形成各種學派。但重點是:一定要秉持各項論點必須建築在可供驗證事實的原則上,才是有效的典派,倘若僅只訴是諸於非理性的言語,那就已經失去學術的意義,也就無所謂的典範或學術價值。

阿飛 提到...

其實我覺得對.錯並沒有一定,因為既然已經有共識了,就是大家共同討論驗證出來的,或許可以將這些共識與其他學校做意見的交換,說不定能學習到彼此所沒有學到的東西,了解他人的長處,也可以適時的修正不足的地方。

匿名 提到...

老師我的部落格不知是否有成功.請老師教我如何建立,我是92辛陳淑慧

☆chi☆ 提到...

我覺得沒有誰對誰錯耶,畢業每間學校
有每間學校不同的看法,當這個看法用
在嘉藥也許合理,但用在別所學校也許
不合理,所以共識是沒有一定的答案。

Erica 提到...

應該沒有對與錯之分吧!
而是有沒有人認同?
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主張先有雞的人能說先有蛋是錯的嗎?
主張先有蛋的人能說先有雞是錯的嗎?
就像喜歡質化研究的人在同一議題下與喜歡量化研究的人所呈現出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因為思維的方式不同所依循的典範也不同

黃昭紋 提到...

每一個人的想法和理念都不同
而當有需要時,我們可以聽大家的見解
互相討論,所以沒有所謂的對或錯..

Sammy 提到...

我也同意yumi的說法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所領悟出來知識和感受也是會有不一的說辭出現,但就已規率的知識部分是無法更變動在怎麼去爭議他的答案依然不變~就和有部分同學有提到的數字方面的問題是一樣的.....

muchi 提到...

知識的定義是甚麼? 只要是我們透過學習而了解、學會、明白的東西,通通可以稱為知識,而後針對某些專精,或者需要的知識則稱為專業知識。
知識的條件是甚麼? 要構成一個知識,首先決的是要先產生問題,然後衍伸出來的解決過程,以及最後所獲得的答案,這些都是形成知識不可或缺的要素。
知識的來源是甚麼?  知識的來源有哪些?其實知識的來源只有一種,那就是問題,真的很單純,也很好玩,不管是任何的東西,只要是形成知識的來源,真的只有問題,因為有問,才會有答,就是這麼的簡單!
所以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很多的方式,不同的知識,形成的過程也千奇百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從問題→尋找解答→測試解答的正確性(失敗再回到上一步驟)→找到正確解答(成功解決問題)→知識形成→紀錄→隨著時間考驗著知識的存在正確性。
知識範圍是很廣泛的,在不同的環境或不同的教學過程、及不同的研究方法,所獲得的知識理論,亦不盡相同,如都經過實驗証明確實,沒有所謂的對或錯,都屬知識的範圍。

薀淇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馨黛 提到...

我覺得知識應該是要有一些根據的吧!如果我們的論點有了理論基礎應該,就算與別校研究的結論不盡相同,我們也是有【證據】的,所以根本就不用擔心跟人家結論不同的問題。

薀淇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fan 提到...

知識沒有一定的對或錯,由一群人去溝通,去做研究,就像每個的領域都有其專業的知識
當一群人所觀察到的,所建構出來的答案,
如果和另一群人不竟相同,那原先所認定的知識很有可能就被推翻了,\這個時候就要有更多
的經驗,更多的研究去求證

薀淇 提到...

我覺得這個沒有誰對誰錯耶~~~因為每個人的想法和理念都是不一樣滴~~而嘉藥所建構出來的「知識論事實」,卻與其他上研究方法論的班級與大學不盡相同。但每一間滴學校都有它们不同的看法~~大家也可以互相討論!!所以我覺得沒有誰對誰錯。
何謂知識論?
知識是一種真理,絕對性的,不能被擊倒的,因為他是這世上最真實的事情。但他也是隱藏的,他並不完整呈現在你的生活,有時表現出來的,只是一小部份。我覺得知識是大家認定正確的事情,理論,道理等,也就是大家都認定是對的東西,簡單到1+1=2也算知識,簡單的知識,而像有人提到某星座的特性,這種我覺得比較像資訊,資訊跟知識的差別在於資訊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的,資訊包含比較廣,包含個人認知方面,但反過來說就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認為是對的事情,某星座的特性也許相信星座的人認為是正確的,可是對不信星座的人認為不一定是對的,這種我覺得就算資訊,不算知識,知識的範圍比較狹隘,僅限於每一個人都認同的事物!

Shelly 提到...

每一個人對於知識論的論點都會不一樣,沒有對或錯,一個班級裡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家庭環境不同,學習的環境也不相同,但要如何去證實那些是事實,要去找找看有關知識論的書籍,在去分析自己所認為的論點是否真實。

unayun 提到...

在過去的世界,人們認為地球是平面的,所以追尋世界的盡頭,現在明白地球是圓的。

在現在的世界,人們認為宇宙是無窮盡,但是宇宙真的沒有盡頭嗎?

甚麼是對,甚麼是錯,對錯判斷的基準為何?

這個「對錯判斷的基準」是對的還是錯的?

判斷這個「對錯判斷的基準」是對的還是錯的,對錯判斷的基準為何?

..........................................................

循環論證的結果只會讓我們更趨近真相,但是,真正的真相,who know?

世界上永遠沒有完美與正確的答案,1+1=2?

因為只有缺少些甚麼東西,人們才會去尋找,如果世界的一切都有答案,是完美的嗎?

問題
我們(嘉藥)所建構出來的「知識論事實」,卻與其他上研究方法論的班級與大學(例如說:師大、成大...)不盡相同。假設....有這樣的「爭議」發生,要怎麼辦?
誰對?誰錯?憑什麼說,是誰對,誰錯?

不是答案的看法

沒有對錯問題,因為真相永遠無法得知,人們只能更趨近真相。

nancy 提到...

我覺ㄉ這沒有所謂ㄉ對與錯,因每個人所接觸的人.事.物都不同,並然想法.看法多少也會有所差異,當意見與別人不同時不管自己ㄉ想法做法.如何?最基本ㄉ則需尊重別人的意見,因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喔!

匿名 提到...

知識來源是來自後天經驗及心靈被動接受的,知識判斷是客觀的知識,有效性是永恆而普遍的,真正知識標準是符合真理,我覺得因為學習的環境不同,思考邏輯也會不同所以,知識應該重於我們依什麼角度及觀感去研究知識
然而,不該去爭論誰對誰錯,只要互相建搭良好的雙向溝通的橋樑,達到共識相信一定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知識,而增廣學聞。
論語
子曰:「居子之於天下也,無敵也,無莫也,義之於與比。」
意譯:
孔子說:「一個成德的君子,對於天下一切事情,心中不必固執與專裁,亦不必一定怎樣,完全依從合理的原則來決定。」~共勉之~

珮伶 提到...

每個人說話都有各自的立場,俗話說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事情沒有所謂的絕對
,而大家也不用爭的臉紅脖子粗,如果要真的要講出個結果來,應該會以最原始的說法,來作為一個基準。再來選擇到底誰提出來的東西最為相近。不知我這樣說...老師你懂不懂我的意思呢?

sophia 提到...

我們嘉藥所建構出來的「知識論事實」,卻與其他上研究方法論的班級與大學(例如說:師大、成大...)不盡相同。假設....有這樣的「爭議」發生,要怎麼辦?

誰對?誰錯?憑什麼說,是誰對,誰錯?

並沒有誰對誰錯啊 就像老師週五給我們看的那張照片 大家不就給了許多不同的答案嗎 結果事實只有一個 其實每個人所擁有的知識都不同 像辛班同學所給的答案就與我們班有些許的不同 這能說他們 或我們錯嗎 因為在年齡上有些許的差距 當然所獲得的知識見解也就不同了 所以當我們跟別人有不同看法時也沒關係 只要大家說出來溝通 或許我們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知識呢

three cats 提到...

究竟什麼是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是一種教學策略還是一種教育哲學?
是否存在實施建構主義教學的具體模式?
我們的教學是否符合建構主義的標準?……
教育工作者對這些問題或者說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的理解是否準確和深刻,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以及整個教育改革的成效。

Fanny0923 提到...

假設:我們嘉藥所建構出來的「知識論事實」,卻與其他上研究方法論的班級與大學(例如說:師大、成大...)不盡相同。假設....有這樣的「爭議」發生,要怎麼辦?
誰對?誰錯?憑什麼說,是誰對,誰錯?

答:有爭議時,可辦個座談會去探討這問 題,到時候可投票表決。
答:表決出來是集合大家多數人共同想,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suofan 提到...

  最近知識論方面的討論中對知識論本身的性質產生重大的歧見。贊成「自然化知識論」者認為知識論必須依賴認知科學的經驗成果。我則主張某些知識論的工作,例如致力於增進人類的理性思考,無疑地需要經驗科學的投入,但是自然主義者並未提供充份理由來證實經驗成果在核心的知識論工作中噢亦即建構知識與證成的普遍抽象分析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經驗科學提出許多有關知覺、驗證、記憶等知識與證成來源之特定原則,但這些原則若不是對抽象普遍分析之個案做說明,便是單純地處理經驗的課題。最後,對懷疑論的回應是否需要科學之助,完全視該回應的本質而定。因此,傳統知識論中仍然有相當大的部份不仰賴科學。

欣凌 提到...

我覺得這沒有誰對誰錯,因為每個在不同的環境長大思想都不會樣,所以不能說誰對?誰錯
大家的答案都對。

amimi 提到...

答案本身就沒有對與錯,因為一個人的生活環境,是會去引響一個人所回答的答案,
不過,我覺得他們的答案還是會有他的共通性
,雖然小環境不一樣,但是大環境是相同的,所以可以說都對,也都不對ㄚ!
不過可以讓互相的想法都可以表達出來,說出他為何是產生出這樣的答案,互相了解大家的想法,不一定會出現新的資訊,而轉而變成新的知識呢!

佩琳 提到...

其實我認為沒有誰對誰錯,每個人的理念和想法都不一定相同,而且校園文化的不同,對知識的研究,也不見得相同,但是可以與其他學校,共同互相討論、溝通,還能得到更多的想法,所以沒有什麼對或錯。

施怡 提到...

老師:我的部落格可以用了,我有補回應之前你上課的問題,但我回在我的部落格,需要在回應給你嗎??

其實我覺得沒有誰對誰錯,像我們看那張照片,每個人給的答案都不一樣不是嗎,因為每個人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想法、思考、年齡都不同,不過我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配合,來達到一個共識。

俐吟 提到...

從大家一起看圖片後
所回答的問題.發現大家有相同相異的地方
在小組討論時也會有相同和不相同的意見
每一個人的意見並沒有對與錯
之在於大家的認知不同
相對的連想法也會有差異
不同的生活背景及經驗.外在環境...等
也會造就不同特質的人

叮叮的家 提到...

一直覺得有的時候我們認知中所謂的真相,其實是很有可能被覆蓋上一層糖衣,因為甜蜜所以顯得容易被大家接受。許多人一邊享受甜的感覺,並且藉由這種甜蜜的感覺來更加確定事情的正確性。

但是一但有一天這樣的糖衣被剝除,卻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因為喪失了甜蜜的知覺,很有可能讓更多依賴此生活的人更加不知所措。

要相信一件事很容易,但是要否認一個從小就認定的事實,打擊著自己的知覺,就相對的顯得痛苦無比。

就像你說的,如果能夠站在自己的後面,用其他人的眼光來檢視自己的觀念,也許真的比較容易破除迷思,更容易接近事情的真相哩!

grace 提到...

對不起
我來晚了阿!
我覺得世上很多事可以分對錯嗎?
會因為人的認知有所不同吧!
如果每個人把不同的想法都看透
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又會變的如何ㄋ
好恐怖ㄛ!
所以我們是無法管別人的思考的
在社會中就是要爭眼閉眼喔!

依雯 提到...

由於每個人的經歷、背景、年齡、人格特質..等都不一樣,所以所產出的"知識論"也就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而我覺得每一個經研究所得的"知識論"都應給予尊重!(一個"好的"知識論,可以得到長時間的保存)至於到底是A對?還是B錯?就端看觀看知識論的那一個人的認知,看他覺得哪一個是對的,畢竟我們也無法左右任何人的思想。
如果嘉藥與其他學校的"知識論"不一樣,那也不必太在意,因為我們的知識論也是經過努力研究所得的,只要我們覺得自己的理論是對的那就好了。又如果觀看了其他學校的"知識論"之後,讓自己又領悟出不一樣想法,那就可以將自己與別人的知識論吸收融合再做研究成為自己新的知識論,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只是不知道如果將別人的知識與自己的知識經過吸收融合再研究成為一個全新的知識論,這樣算不算是"侵犯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呢?)

飛飛 提到...

知識論是一種關心科學基礎的學科,而蒯因的自然主義知識論作為一種知識的理論,是用來論証反駁一些認為存在於先驗知識與經驗知識之間有著明確區分的主張或獨斷.

菊菊 提到...

我覺得這並沒有誰對誰錯的理論,因為大家彼此都已經有共同的共識,就表示這是大家共同討論出來的,我們可以將這些知識與其他學校做意見的交流,這樣說不定能學習到彼此所沒有學到的東西,了解其他學校的長處,也可以讓我們修正不足的地方。